1. 模具准备
模具清洁与检查:清除模具残留物,检查密封性(防止注射时漏胶)。
涂脱模剂:喷涂或涂抹脱模剂,确保固化后顺利脱模。
安装密封条:在模具分型面布置橡胶密封条或真空密封胶带。
2. 纤维预制体铺放
纤维裁剪与铺层:按设计将增强材料(碳纤维、玻璃纤维等)裁剪成特定形状,手工或自动化铺放在下模中。
关键点:纤维方向、层数、堆叠顺序需严格符合设计要求。
预制体固定:使用定位销或临时粘合剂固定,防止合模时移位。
3. 合模与锁紧
闭合模具:模与下模对齐闭合,通过液压或机械压力锁紧。
抽真空(可选):若采用VARTM(真空辅助RTM),连接真空泵抽除模腔内空气,提升树脂浸润效果。
4. 树脂系统准备
树脂与固化剂预热:将树脂和固化剂储罐加热至设定温度,降低粘度以提高流动性。
比例校准:检查计量泵的配比精度。
5. 注胶阶段
注胶口与排气口设置:注胶口通常位于模具最低点或流动路径起点。排气口位于树脂流动末端或高点,避免气阱。
树脂混合与注射:
①. 计量输送:树脂和固化剂通过独立管路输送到混合头。
②. 动态/静态混合:混合头内螺旋叶片或旋转装置确保均匀混合。
③. 压力注射:在0.1~1 MPa压力下将混合树脂注入模腔。
关键参数:注射速度、压力、温度(需实时监控)。
6. 固化阶段
凝胶化:树脂在模腔内开始交联反应,失去流动性。
加热固化(可选):对模具加热(如80~120℃)加速固化,提升部件力学性能。
保压:维持一定注射压力直至树脂初步固化,防止收缩缺陷。
7. 脱模与后处理
开模:释放锁模压力,分离上下模。
取出部件:使用脱模工具小心取出部件,避免损伤纤维或表面。
后固化:部分树脂需在烘箱中进行二次固化,以达到最终性能。
修整与检验:切割飞边、钻孔,并进行无损检测。
8. 设备清洗
混合头与管路清洗:用溶剂冲洗残留树脂,防止堵塞。
模具清理:去除残余脱模剂和树脂碎片,为下一周期做准备。
应用场景
汽车:轻量化底盘、电池箱体等。
航空航天:机翼整流罩、舱门,无人机叶片等。
能源:风电叶片局部加强件等。